“小菊村的人要比他们好多了。”苏村长坐在马车外面插了一句话。
“村长和小菊村的人很熟悉吗?”苏青青好奇地问。
“当年咱们村和小菊村交换过种子,很多人家都是比较熟悉的。那个村子里的人也都比较朴实。”村长笑着解释。
有个打交道的经验,苏青青还没到村子,对小菊村的好感也多了一些。
到了村口那儿一看,不知道这个村子为什么叫小菊村,一点儿菊花也没有。
座落在群山中的村长并不是很大,也就百十来户人家吧,村里看起来也并不是很富裕,全村竟然没找到一家带有青瓦的房子。
田里的庄稼在阳光下半死不活的,看起来土地比较贫乏。
有一些村民在地里除草,他们带着斗笠很专心的样子,就是看到他们的马车过来,也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,然后大家就忙着自己的事情了。
苏青青目测一下,发现这儿离水源比较远,而挖渠开沟的工程好像并没有到了这儿。
农人浇水就比较困难了,这也许是小菊村土地贫瘠的一个缘由吧。
“小伙子,知不知道村长家在哪里?”马车进了村子,苏大海没有发现村里有闲人坐在外面,就找了一个孩子问。
小孩子最不愿意被人将他看小了,一听苏大海的称呼他就乐了。“知道,我带着你们过去。”
又有几个背着草篓的孩子进村来了,看到带路的孩子就好奇地问,“狗子,他们是谁?”
“不知道,他们是过来找村长的。”孩子笑眯眯地回答,“找不到地方了。”
“是吗,那你好好领着客人去,一路上不要顽皮。”大孩子叮嘱他。
“知道了,我们不会顽皮的。”跟过来的孩子抢着回答。
简短的对话却让苏青青对这个村子心生好感。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,孩子这么有教养是和家里的大人言传身教分不开的。
“给你们糖吃。”苏青青打开小门从马车上下来。
苏叶提着篮子,抓了一些糖果分给孩子们。
“不用,爹娘说了,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。”几个孩子摆着手回答。
“不是拿,是我们送的。”苏叶逗着他们。
“那更不能要了,我们又没有帮你们做事情,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你们的好意。”一个男孩子站出来客气地说。
这是无功不受禄的典型解释。
村民们不知道这句话的内涵,却用自己的行动语言在影响着下一代,苏青青点点头,这个村的民风的确很不错。
“你们愿意给我指路就是做了好事,做了好事情就应该得了奖赏,否则我们良心也会不安的。”论起嘴皮子,苏青青才叫厉害了,想当年在大学辩论中,愣是杀遍全校无敌人。
哄哄这些孩子当然更不在话下了。
几个孩子真的被她给唬住了,“这?”几个孩子为难地站在那儿。领路只是举手之劳,但这些糖果很明显就是精贵的东西,酬劳太重了一些。
“拿着吧,”苏叶不管三七二十,一个人给了一把,“分给村子里小伙伴一起尝尝。”
“好,谢谢。”一听到她的建议,几个孩子的眼睛都亮了,大伙恭敬地给她行了礼。
“这就是村长的家。”一群孩子将他们领到了一座茅草屋前停下来了。
这个房子并不比村子里其他住户好,泥巴打的墙面,顶子是茅草盖好,院子也就是一些篱笆围成的,一群母鸡正在院子里悠闲地刨食吃,一个老妇人端着簸箕正在认真捡着豆子里夹杂的杂物,两个不大的孩子也懂事地帮着拣。
“孙奶奶,你们家有客人了。”孩子们站在篱笆外齐声喊。
“谁呀?”妇人站起走出来,然后就看到穿着整齐的苏大海几个人,她带着精明的眼神上下打量一下他们,“不知道客人是从哪儿来的?到我们家何事?”
苏青青见到她身上衣服虽然破旧,但是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,心里就有几分满意。再听到她客气的话,满意又增加了几分。
“老奶奶,我们是从清溪村来的,这一位是咱们村的村长,找你的儿子有些事情商谈。”苏青青微笑着说。
苏大海就上前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,“你们家的田村长曾经到过咱们村子换过粮食了。”
“哦,原来是这样呀。”孙氏热情起来,“幸亏你们村子的种子好,那一年才有了好收成了。”
“咱们这叫有来有往。”苏大海谦虚地回答。
“田勇和媳妇到地里去除草了,我这就让人叫他回来。”孙氏连忙站起来准备去找人。
“孙奶奶,我们去。”篱笆外的孩子还没有离开了,他们正为收了苏青青那么多糖果而不好意思,现在一看能帮上忙,一个个就自告奋勇地找人去了。“我们知道村长在哪块地。”
“我到屋子里给你们烧点儿水喝,你们先在院子里坐一坐。”孙氏不好意思站起来说。
“不用了,我们不渴。”苏青青拦着她。
“那怎么好意思呢?”孙氏觉得怠慢了客人,脸色有些羞红。
“不用客气,我们真的不渴。这儿景色很美,我们随意看看。”苏青青笑着说。小小的院落不大,但是收拾地很整齐,不难看出主人是个勤快的人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