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奕自然还记得柳如烟的邀请,他心中有所愧疚,因此那日答应了下来。
“是花满楼的柳如烟召集举办的,且她已经向书院之中的一些人,发出了请帖!”
秦奕一边吃着晚饭,一边将柳如烟的大红请帖拿了出来,递到了父母的面前。文会定在了九月九日辰时三刻,这就意味着,秦奕可能一整天都不会回家。故而,他要向自己的父母知会一声,以免二老担忧。
“去吧,记得早些回来就是了!”秦不害自然明白这样的文会,意味着什么,“这对你也几位有用处,文会参加多了,人家就知道了你的名声。这样子一来,将来通过科举,不论是拜将封侯,还是成为他人幕僚,都是能够有一定的把握。”
在他看来,参与文会,就意味着名声的传播。在文会之上,展示自己的才华,才是正道。
虽然柳如烟作为青楼女子,但是却有着极高的名声,至少整个西宁镇乃至方圆数百里的镇子,都是知晓她的。由她召集举办的文会,其规模必然是极大的,来者也必然是周围数百里镇子上的青年才俊。
文会这种东西,是最能体现一个学子的才华的,这便是所谓的以文会友,大家聚集到一场文会之中,赏花弄月,吟诵诗词,博取美人一笑,是最为风流快活的一件事。
故而,文会又是传播一名学子名声的好活动,但凡有些念想的人,都是极为重视的。
纵观整个夏朝历史,自科举制度开创以来,文会千千万,那些名扬天下的才子,哪一个不是参与文会累积名声,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?但这名声的累积,也需要一鸣惊人的时刻!
古有范文正,一篇策论《农桑十三事》,名扬当时农牧司举办的农桑文会,从而改革整个夏朝的农桑制度,其人也为皇帝重用;近有岳武穆,一篇《武穆书》,名扬尚武院新年文会,从而使得本朝刮起尚武之风,敌国外邦闻风而不敢相侵,其人也在后来成为大将军,执掌一朝军政。
这些事情,秦奕也是知晓的。他明白自己父亲的想法,同时秦奕自身也是有着这样的意思。他要想走科举的道路,从而光宗耀祖的话,就避免不了,要和一些青年才俊打交道。
换句话说,哪怕秦奕以后真的走入了官场,对于无论像是郑家这样的名门,还是其他的一些望族,他都得有所接触。否则的话,秦奕都很难立足。
常言道,做官做的时间长久的,往往不是那些刚正不阿的,而是那些圆滑处世,黑白通吃的。
这句话,不光光适用秦奕前世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上同样适用。秦奕要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,就必须有这样的性格,而所有的这一切,都得在文会之中养成。
秦奕明白,九月九日重阳之后,他将会和很多家族有所瓜葛,不再是孤家寡人一个了。
也许,有的名门瞧不上秦奕,但也许,有的望族会因为秦奕的诗词才华,而对其进行青睐。
但不管怎么说,秦奕都得去面对这些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