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7小说频道

繁体版 简体版
007小说频道 > 乱世情缘漫黄沙 > 第六十九章 虔诚问道

第六十九章 虔诚问道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照得自己,浑身通透,体无完肤。

他喜一阵,愧一阵,又忏悔一阵。神情专注,随文自检。

老道长已默立在身后多时,竟浑然不觉。

老道长,见他满面疑惑地挠头,便悠然地唱声:“无量天尊!”

祥子忙拧身鞠躬行礼。

老道长,微笑着瞅着祥子说:“可悟出其中的妙处?”

祥子兴奋而又惭愧地一笑,说:“说得真好,直指人心。

只是有些地方,还不太明白。这标题,就感到深奥。”

老道长微微一笑,轻捋银须道:“太上就是老君,姓李名耳号伯阳,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。

得道成神后,称天立教,为道教始祖。是上天至尊之圣。

感应篇,是太上教化世人,改恶行善的圣文。

感是感召,应是报应。告诉人们,善恶感召之因,必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之果。

所谓,有感必有应,随感而随应。

用以彰显,天道好坏的道理,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。

让人知道,行善,必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。因此,心有所求,而勇敢去作;

让人明白,作恶,必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。因此,心有所畏惧,而不敢做。

所以,才以感应为本篇的篇名。”

顿了一下,老道长接着又说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

四句,便是此篇的总纲,也是太上垂训的宗旨所在。

讲到圣贤之心,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,避免灾祸,而后才去断恶行善。

说到造化的道理,只要是积善,必定会福荫子孙;而若是积恶,则必定会祸延子孙。

也就是《易经》说讲的:‘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’的道理。

而且,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!”

接着,老道长便逐字逐句地讲解了一遍,末后说:“这篇感应篇,是道家行持的根本。

就像儒家的《弟子规》和佛家的《十善业道经》。

《弟子规》从一百一十三件事着手,教人如何做人,安身立命。

而《十善业道经》从人的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,加以细化。

即:身三业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;

口四业:不妄语,不恶口,不绮语,不两舌;

意三业:不贪,不嗔,不痴。

看似只有十条,但却囊括人之百态行持。

《感应篇》从因果入手,《弟子规》从礼入手,而《十善业道经》则从戒入手。

所以说,如果因果没有了,道也就没有了;

礼没有了,儒也就没有了。

同理,如果戒律没有了,佛也就没有了。”

老道长顿了一下,目光慈祥地瞅了祥子一会,接着说:“当年,释迦牟尼佛灭度时,弟子阿难就请示过。

他问佛:‘佛陀在世时,我们以您为师;佛陀灭度后,弟子们以谁为师?’

佛陀说:‘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。’”

见祥子,以好奇而又敬服的目光,注视着自己。

老道长淡然一笑,说:“你是奇怪我是修道之人,咋会讲些佛门的事?”

见祥子折服而又欣喜地点了点头,老道长慈悯地瞅了祥子一眼,说:“你是佛门中人,所以,我要赞叹佛,增加你修学的信心。

其实,佛道两家的好多理论都是相通的。

佛道两家,都向世间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,那就是:‘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’

儒家教人以礼,无礼而耻;

道家直推因果,让人生畏;

而佛家则教人找回自性,以求脱离六道,永超生死。”

说着,拉起祥子的手,两人对坐在蒲团上。

祥子真诚而又充满好奇地说:“请问道长,佛经上讲,只要具备信、愿、行三资粮,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,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古大德还说‘万修万人去’,这是真的么?”

老道长听说,目光平静地凝视了祥子良久,才低沉而又缓慢地说:“生疑了?”

顿时,祥子的心,像被木棍戳似的收缩般的剧疼,面显惭愧的垂下了头。

老道长唱声“无量天尊!”

接着说:“佛经所说的‘信’,是指相信自己本来是佛,相信按照佛所说的方法修学,就能往生不退成佛。也就是自信信他。

‘愿’是指至心切愿,其中不参杂任何杂念,惟愿求往生,不做别想。

‘行’是指自己的行持,要和佛说的一样。

佛让我们做的,努力去做;而佛不让我们做的,坚决不做。

果能如此,必是万修万人去。”

老道长顿了一下,深邃睿智的目光,平静地注视了祥子一会,接着说:“佛经上还说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’

也就是说,往生极乐世界是有条件的。

并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几声佛号,就能去。

要想将来作佛,必先当下做好人。

而做好人的标准就是《弟子规》,《感应篇》和《十善业道经》中要求的诸项。

否则,除非你有特殊的因缘。除此之外,要想作佛成道,别无他途。

今人根性远不如古人,单靠劝善,难有显效。

所以,宣说《感应篇》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让人明因果,而不敢肆意妄为。

《感应篇》的重要,如文昌帝君所说:‘今劝世人,每日诵太上感应篇一遍,遵以修行,及书写一帙日夕瞻视。

依此修行,行之二年,万罪消灭;

行之四年,百福皆集;行之二十年,子孙为卿相;

行之三十年,注明仙籍;行之五十年,天神恭敬,名列仙班。’”

祥子,敬服地注视着老道长。所说的每个字句,都深刻于心。

暗自决心:为了父母,更为了自己,定要往生极乐世界。

静默了一会,祥子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,嗫嚅道:“请问老道长,修佛人目标是往生极乐世界,修道人也会去极乐世界么?”

老道长捋须一笑,说:“先祖为天尊,修道者业成之后,须往天上侍奉先祖左右。

至于日后是否往生别处,要看个人机缘。

不论往生何处,都必要修成制心一处的功夫。

此功成熟,若想往生极乐,也只是一念十念便得往生。”

祥子精神一振,忙问道:“咋样才能修成那种功夫哩?”

老道长凝视了祥子良久,才用缓慢的声调说:“看得破,放得下。”

一阵清凉的静默后,老道长接着说:“你只要看破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

逐渐放下心上拉拉杂杂的闲事,久而久之,你心里就仅存阿弥陀佛一念。

其他诸念,就如同烟露,随事生念,事毕念消,丝毫不落痕迹。

若真如此,何愁不能往生极乐。”

老道长一席话,让祥子如醍醐灌顶,身心感到一阵清凉自在。

同时,长期积留在心中的淤积,也像是霜雾遇到了阳光似的。一时间,消失得悄无踪迹。

祥子在庆幸之余,正暗暗地打开心扉,准备尽情地吸收,那来自老道长的雨露滋润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